春秋時期,晏嬰率齊軍與晉、楚大戰,大張齊國之威,其中以公孫捷、田開疆、古冶子三位齊將居功最偉。
戰爭結束后,三位將領個個自命不凡,盛氣凌人,真正的大功臣晏嬰反而謙虛有禮,三位將軍則更是目中無人,無法無天,于是國家綱紀大亂,再無安寧之日。
一天,景公召來晏嬰,說道:公孫捷、田開疆、古冶子三位將軍目無法紀,胡作非為,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太宰以為如何?
晏嬰早已忍無可忍,見聞馬上回答道:并非無視三人所建之功,然為國為民著想,應盡快除去三兇才好。
愛卿與寡人不謀而合,景公捻著三縷長須,臉上頗現得意之色,此事就由愛卿處置吧!
晏嬰回答:是,大王。君臣相得,命令果斷,回答干脆。
次日,晏嬰派人從庭院里摘來兩顆桃子,盛于精致的玉盤內,然后請來三位將軍,說道:今日之齊國,全賴三位將軍疆場英勇殺敵,今有鮮桃兩顆,不忍自食,故請三位將軍前來品嘗?上У氖翘疑偃硕,故只能由兩位功勞最大者食之。
晏嬰指指玉盤中的鮮桃說:鮮桃在此,自以為最有功者,可取而食之。
晏嬰的話音未落,三人轟的一聲圍了上去,同時伸手攫取鮮桃,結果公孫捷和田開疆各搶得了一顆,古冶子撲了個空,他惱羞成怒地咆哮道:你們何能何德,竟敢取走鮮桃!
搶得桃的兩位將軍一時語塞,有頃反唇相譏道:你又有何了不得,竟敢于晏太宰面前暴跳如雷!
三個人爭吵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越來越激烈,最后竟連不堪入耳的腥言穢語也污水似的潑向了對方。
晏嬰不動聲色,任其爭吵,坐于一旁靜觀,半天才說:三位將軍威武顯赫,實在難分優劣,還是查查戰功錄簿來定高低吧。
晏嬰這樣說著,早有人從櫥子里拿出了戰功錄,擺在三位將軍面前。
晏嬰接著說道:三位將軍之戰功,皆詳記于此,就以此錄薄來定高低吧,晏嬰這樣處理,三位將軍自然沒有異議。
根據戰功錄所載,公孫捷和田開疆之所以能夠建立戰功,全賴古冶子徹底殲滅敵之援軍。
當激烈爭吵的時候,公孫捷與田開疆早已將鮮桃吞入腹中,這時摳不出,吣不上,羞愧得無地自容,當夜各自刎而亡。
翌日,古冶子聞知二將軍身亡,羞惚難當,無顏再見世人,亦引佩劍而自裁。
晏嬰不用武力,輕易地除掉了三個有害于國的跋扈將領。
(所屬欄目:< 勵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