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有個叫杰里·斯特寧的人被國際慈善組織派到越南去解決越南兒童營養不良的問題,要求半年內做出成績。
斯特寧到了越南后才發現,當時越南非常落后,連最基本的飲用水都供應不足,就更別提衛生條件和教育了。
所以有人建議斯特寧寫份調查報告就行了,經濟問題沒解決,營養不良問題不可能解決。
斯特寧這時候問了一個關鍵的問題,越南農村就算再苦再窮,也不至于一個健康的孩子都找不到吧?
他把那些家里很窮但身體非常健康的孩子找了出來,詢問他們的媽媽平時喂養孩子的方法。
調查結果發現,這些健康孩子的媽媽喂養小孩的方法,確實跟其他媽媽有所不同,主要有三點不同。
第一,其他孩子每天都是跟大人一起吃兩頓飯,而這些孩子每天吃四頓飯。
第二,這些孩子的媽媽會主動喂孩子吃飯,而其他家庭都是隨孩子的性子,讓孩子自己吃。
第三,這些媽媽會把一些小蝦、小螃蟹、特別是紅薯葉子搗碎了,拌在米飯里給孩子吃。這些東西在越南很常見,但其他家長普遍認為紅薯葉子是一種低等食物,所以不給孩子吃。
找到了方法就好辦了,接下來就是推廣這些方法,斯特寧請這些健康孩子的媽媽現身說法,然后組織媽媽們一起做飯。
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幾招,卻創造了奇跡,幫助了越南幾百萬的民眾。
6個月后,這個項目大獲成功,當地65%的孩子營養不良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并持續了下去。
面對同樣的事實,換個視角,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也就有了不同的選擇,當無數選擇疊加交織在一起,就成了現在的樣子。
(所屬欄目:< 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