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作為越國大夫,輔佐越王勾踐二十多年,功勛卓著。
早在勾踐三年,越王聽說吳王夫差正日夜練兵要來攻打越國報父仇,便想先發制人,主動出兵討伐吳國,范蠡苦苦勸阻,勾踐不聽,結果被困會稽山,生死存亡關頭,勾踐向范蠡認錯,并求教解圍的辦法。
范蠡獻計委曲求全,以圖東山再起。
求和成功回國后,越王要把整個國政托付給范蠡,范蠡對越王說:帶兵打仗文種不如我,治理國政我不如文種。把治國大權讓給文種,自己卻主動爭取去吳國作卑賤的人質,受盡屈辱,兩年后才回到越國。
回國后,范蠡又輔佐越王勵精圖治,轉弱為強,后來終于大敗吳軍,困吳王于姑蘇山。
當吳王派使者前來求和時,范蠡勸越王毋忘當年會稽之恥,不許求和,結果吳王自殺,越國取得了徹底勝利。
勾踐滅吳后大封功臣,范蠡被封為上將軍,但范蠡卻帶領家人乘舟浮海,離開越國到齊國去,改名換姓過起平民生活來了。
他從齊國給文種寫了一封信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歡樂。先生為何還不離去呢?
后來文種果然被越王賜劍自殺,而范蠡因為已經離去了,反而被越王賞會稽山周圍三百里地為范氏所有。
范蠡在齊國海濱自食其力生活,因為賢達而聲名遠播,齊國人又要請他為相,他堅辭不受,再次遠走高飛經商,號陶朱公,成為當時天下第一的億萬富翁。
溫馨感悟:老子說過"功遂身退,天之道"。范蠡深諳天道,功遂身退,逍遙成巨富,瀟灑終人生。
(所屬欄目:< 職場 > )